新起点
埔里
2020-04-07 06:33:35

埔里镇(巴宰语、噶哈巫语:Purisia;台湾话:.mw-parser-output .sans-serif{font-family:-apple-system,BlinkMacSystemFont,"Segoe UI",Roboto,Lato,"Helvetica Neue",Helvetica,Arial,sans-serif} Poo-lí-tìn;客家话: Phû-lî-tsṳ́n),旧称埔裏(邵语:Qariawan、巴宰语、噶哈巫语:Puri),坐落于埔里盆地之内,轮廓看起来像是一只展翅飞翔的猫头鹰,由于位居中台湾内陆风景点的中心位置,今日已逐渐发展为中台湾的旅游重镇。也是南投县东北部的区域中心,在经济、文化、医疗等机能的服务范围有埔里、国姓、鱼池、仁爱等四乡镇,其市中心海拔高度约440米。

埔里镇是清代水沙连一部分,全境是由中央山脉、合欢山白姑支脉与雪山山脉大横屏支脉包围,境内由起伏的丘陵与埔里盆地构成,地形则属于典型的陷落盆地地形。盆地南北受南烘溪、眉溪两大河川切割,是浑然天成的远古湖泊流失所遗留的盆地地形。

埔里镇位于南投县中部偏北,北与东邻仁爱乡,南接鱼池乡,西临国姓乡。面积约162平方公里,为全国面积第三大镇。

全镇位处台湾中部丘陵区,属于副热带湿润气候,所以冬天不严寒,夏天不酷热,雨量丰富、云雾多、湿度大蒸发量小,没有强风,是一个气候宜人的乡镇,因而有“小洛阳”的称誉。

埔里盆地原为泰雅族与布农族两大族群的生活地域,眉溪为界,北为泰雅族人,南为布农族人。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遭到汉人的入侵而爆发郭百年事件,对泰雅、布农两族的冲击甚大,导致清政府一度禁止汉人入垦。依《公议同立合约字》记载,平埔人是在清道光三年(1823年)受邀入垦,较汉人晚于九年进驻,来自的族群有洪安雅、拍瀑拉、道卡斯、巴布萨与巴宰等五族十四社,是埔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移民潮 。后来,清政府眼见汉人不断地涌入埔里开垦,因此禁令无形中成了虚设,故台湾兵备道夏献纶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11月8日解禁,刘铭传在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设埔里社抚垦局,埔里社抚垦局至日治时期仍然沿用。

埔里社对外交通最早开通的“埔里社轻铁线”,终1911年开通,有4条铁道路线:埔里─外车埕(今水里乡车埕),埔里─眉溪,埔里─桃米坑大坪,埔里─小埔社。

东门里、杷城里、枇杷里、水头里、麒麟里、珠格里、溪南里、西门里、南门里、北门里、北安里、北梅里、泰安里、大湳里、蜈蚣里、同声里、清新里、薰化里、大城里、篮城里、桃米里(英语:Taomi Village)、成功里、南村里、爱兰里、铁山里、房里里、向善里、一新里、合成里、广成里、史港里、福兴里、牛眠里

埔里镇的最高行政机关为埔里镇公所,镇长为民选,置主任秘书一职衔理镇长职务,下设5课4室与5个附属组织。

埔里镇横向主要公路是台14线,自国姓北山坑沿南港溪岸进入,抵达乌牛栏就此与台21线交汇,继续向东穿越埔里市区,通往雾社、奥万大、鲤鱼潭等景点,此段被称“埔雾公路”;纵向主要公路有台21线、县道131线,台21线至糯米桥开始沿史港溪溪岸,自埔里盆地北端大坪顶进入,抵达史港便离开沿溪景观,经过牛眠便急转向南,通往埔里市区,与台14线共线至乌牛栏,开始分歧,继续向南往鱼池乡,此路乃为主要通往日月潭的道路,是中潭公路系统一部分,镇内最高学府国立暨南国际大学也位居此路段、并赖此路对外联络。县道131线自埔里市中心出发,往南经水头、牛洞便有了峡谷景观,日治时期已经出现“耶马溪”美名,因为此段峡谷地貌可与日本九州耶马溪媲美,在道路尚未发达之时,昔日是当地人的避暑胜地,现今建凿一座水头隧道,使此路畅行无阻,向南是通往鱼池市区与九族文化村。

以下为埔里镇主要公路:

在1999年的921大地震造成中横公路主线中断之后,埔里逐渐成为联络台湾东西部的重要通道。

埔里因位处四周地区交通枢纽,大众客运运输相当发达。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