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原鸟形龙
2020-04-04 21:19:17

原鸟形龙属(属名:Archaeornithoides)是兽脚亚目手盗龙形类恐龙的一属,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蒙古国。

1965年,一个波兰与蒙古国的古生物挖掘团队,在蒙古国的巴彦扎格(Bayn Dzak)发现一个小型恐龙化石。

1983年,波兰古动物学家Andrzej Elzanowski的研究首次提到这个小型恐龙化石

1992年,Elzanowski、彼得·沃尔赫费尔(Peter Wellnhofer)等人将这个小型恐龙化石进行描述、命名。隔年,他们进行详细的研究。

模式种是Archaeornithoides deinosauriscus,属名在古希腊文意为“与古代鸟类相似的外形”,种名意为“小型恐龙”,指原鸟形龙是一种体型小型的恐龙。

正模标本(编号ZPAL MgD-II/29)被发现于牙道黑达组(Djadokhta Formation),这个河道砂岩地层的地质年代为上白垩纪的晚坎潘阶。正模标本是个破碎头颅骨与下颌,包含上颌骨、部分颧骨、齿骨、以及腭骨。

原鸟形龙的正模标本非常小,破碎头颅骨的长度为2.7公分,完整头颅骨的长度约为5公分,完整身常被估计约为50到60公分,是最小型的恐龙之一。由于这个化石是个幼年个体,成年个体可成长到更大体型,但目前不知成年个体的身长。

原鸟形龙的口鼻部有长眶前孔,长度约是上颌的3/4。上颌有至少八颗牙齿,这些牙齿小型、呈圆锥状,外表平滑、缺少锯齿边缘。腭骨显示有次生孔的迹象。

在1993年,Elzanowski等人提出原鸟形龙是最接近近鸟类的恐龙,主要依据一些类似鸟类的特征,包含:前上颌骨及上颌骨之间有着交错的缝合处、腭骨的凸起宽广、具有气窦、缺少齿间板、以及牙齿缺乏锯齿边缘。根据近年来的新化石,上述特征常见于伤齿龙科及驰龙科的成年与幼年个体。Elzanowski等人提出原鸟形龙是伤齿龙科、棘龙科、里斯本鳄的近亲,这些物种与鸟类构成一个演化支,而鸟类是起源于更原始的演化位置。之后的其他研究,并不支持伤齿龙科、棘龙科是近亲,而里斯本鳄其实是种鳄形超目动物。

某些科学家认为,原鸟形龙的幼年标本可能属于其他的蒙古伤齿龙科恐龙,例如蜥鸟龙或拜伦龙。在2009年,马克·诺瑞尔(Mark Norell)等人研究一个拜伦龙的幼年颅骨,发现幼年、胚胎时期的兽脚类恐龙就具有许多成年个体的特征,并发现原鸟形龙与拜伦龙的标本没有关联,两者是独立的属。诺瑞尔等人也发现,原鸟形龙不是近鸟类的最近亲,而确实属于伤齿龙科。

原鸟形龙的脑壳有个明显的咬痕,Elzanowski等人提出这咬痕由哺乳类的三角齿兽(Deltatheridium)所留下,三角齿兽是牙道黑达组常见的小型哺乳动物。在2002年,另有科学家认为这标本曾被消化过,然后才经历化石化过程。如果属实,这将是中生代哺乳类以恐龙为食的第一个证据。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