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亿载金城
2020-04-07 03:49:07

坐标:22°59′19″N 120°09′37″E / 22.988531°N 120.160207°E / 22.988531; 120.160207

二鲲鯓砲台,或作二鲲鯓礮台,旧称安平大炮台,现在一般俗称为亿载金城,是一座清朝时建立的炮台。位于台湾台南市安平区,为中华民国文化部所管辖的国定古迹。

在清治时期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军侵入今屏东县一带,引发了牡丹社事件。而清廷知道日军犯台后,遂命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以钦差(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身份来台处理此事。这段时间里,沈葆桢在台湾规划并进行了许多事情,而兴建二鲲鯓砲台便是其中的一件。

当时沈葆桢聘请了原在马尾造船厂工作的法国工程师帛尔陀(M. Berthault)及鲁富设计炮台,而帛尔陀在设计时则参考了巴黎的外围防御工事。该工程从同治十三年(1874年)九月开始动工,直到光绪二年(1876年)八月才完工,而光绪年间亦有再加以修建。而在这之后二鲲鯓砲台在中法战争和乙未年(1895年)刘永福抗日时,都曾对敌炮击而发挥了其防御外敌的功能。

在日治时期,由于日本人在统治初期并未予以维护,故二鲲鯓砲台便一片荒芜。而在日俄战争期间,日本政府把一些亿载金城的大炮卖出去,以补偿战争造成的经济损失,现仅留后膛小炮一座为当时古物。除此之外,由于兵器的进步以及军事理论的改变,亿载金城遂就此失去了其战争价值。不过后来日本人将其列为府城名胜,遂又予以整修,并将原本进入炮台的木桥改为饰以洗石子的钢筋混泥土桥。

二次大战后,由于二鲲鯓砲台地处荒郊,又有违建户进入其中居住,以致炮台情况更为糟糕。直到民国64年(1975年),正好是其建成一百周年的时候,台南市政府大规模整建,并仿制当年大炮、小炮,大致恢复了昔日气派。

民国七十二年(1983年)12月28日,中华民国内政部公告第一批15座一级古迹名单,二鲲鯓砲台名列其中。

民国八十六年(1997年)5月,《文化资产保存法》修法后,不再区分为一至三级古迹,而采用国定、直辖市定、县市定三级。二鲲鯓砲台改为国定古迹。

民国八十八年(1999年)时又再次进行修复,而后重新开放。另外在最后一次整修时挖出了部分原埋藏于地底之下的遗迹,以玻璃罩保护着以供人参观。

二鲲鯓砲台基本上是一座方形炮台,而四个角落则是突出的棱堡,上头安置大炮一座。棱堡比周围环境较高,并留有马路与矮墙(胸墙),而炮台墙体则成45°倾斜。棱堡之间的墙壁内凹,主要是规划让枪队在此防御已经侵犯到近处的敌人。

炮台周围有护城河围绕,过去要进出炮台只能经由东面门洞可升降的木桥进出。而通过长达21米的门洞后,在炮台正中央便是操兵用的广大中庭,而周围则有兵舍及弹药库等。

其建材主要是以三合土及砖材为主,其中砖材的部分是从当时已经倾圮的热兰遮城取来的。

“亿载金城”正门

中庭(昔日练兵之处)

大炮(仿制品)

小炮(仿制品)

二鲲鯓炮台沈葆桢像

弹药库残迹标示

兵房与小炮弹药库遗迹

火炮射击表演

炮台护城河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