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协助苏联军队于他们国家内进驻
2020-04-03 19:49:51

爱沙尼亚  拉脱维亚

占领波罗的海国家指的是1940年6月14日,苏联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军事占领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这一事件,随后三国即被并吞并成为了苏联加盟共和国。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实施巴巴罗萨行动对苏联发起攻击,并在数周内占领波罗的海国家。1941年7月,波罗的海地区为第三帝国的奥斯兰总督辖区所管理。1944年波罗的海攻势行动后,苏军重新占领波罗的海地区,并将剩余德军围困于库尔兰口袋中,直至其1945年5月的正式投降。苏联对波罗的海国家的占领则一直维持至1991年8月波罗的海国家重获独立为止。苏联国务委员会在1991年9月6日正式承认三国独立,并支持三国加入联合国和欧盟。俄罗斯在1998年8月将其位于波罗的海国家的最后一个军事基地移交拉脱维亚并在1999年10月撤出所有驻扎在波罗的海国家的俄军士兵。

波罗的海三国、美国及其法院、欧洲议会欧洲人权法院以及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均表明三国的权益在1939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受剥夺,先遭苏联入侵,再遭德国入侵,然后被苏联非法占领及吞并。各国和组织对苏联吞并的不承认政策,衍生出国体连续(英语:State continuity of the Baltic states)的原则,即三国虽然于1940年至1991年被非法占领,在法理上仍然独立。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