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台东重安霍乱事件
2020-11-30 13:39:18

台东重安霍乱事件发生于台湾台东县成功镇重安部落,该起霍乱传染事件共计造成64名重安部落村民罹难。目前针对该事件成功镇公所与重安公墓园区内设有一座纪念碑以慰灵事件罹难者。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1946年,国民政府接收台湾初期,4月25日一艘来自中国大陆温州地区的帆船靠抵基隆港,台湾省检疫总所派员进行船员检疫后发现有船员感染霍乱之情形,随即指示各县市检疫所进行预防性疫苗注射与加强海岸及机场等关口检疫作业。

1946年5月3日自基隆地区爆发之霍乱疫情已稍稍减缓,然而传染范围扩散至台湾中南部地区,直到4月29日前已造成24人因病死亡。对此政府单位除加强预防性疫苗注射外,如发现住民群聚地区爆发霍乱疫情,即隔离封锁整个地区进行治疗。

1946年7月初霍乱疫情已蔓延至台湾东部地区,宜兰、苏澳、成功,以及台东地区皆出现霍乱群聚感染状况,尚未爆发霍乱疫情之花莲县地方政府即下令严禁疫区所生产之农渔牧产输入花莲县境内。台北县新庄地区也再度检验到有住民感染霍乱,并立即隔离治疗,防止疫情再次扩散。台东县地区都威(今已改为重安)、妙汝湾等地也陆续出现霍乱疫情,台东县政府卫生局统计,截止至8月霍乱感染致死者8月2日2人,3日13人、6日6人、8日13人。虽卫生局立即派员前往治疗,然成效不彰,疫情持续扩散。

重安霍乱事件发生于1946年7月,当时正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结束后,台湾总督府与接收台湾之国民政府交结时期。一位入赘宜湾部落的重安部落年长者在海岸边捡拾海藻后食用,引发腹泻的现象,并回到重安部落休养治疗。在此后病情逐渐传开,形成传染病。

集体感染事件爆发后,重安部落居民原先希望能将村内体弱多病的年长者先行迁移至邻近的宜湾部落躲避传染病,但得知疫情的宜湾部落拒绝重安部落的居民入村,因此只得让年长者与受感染之村民继续群聚生活。也因为战后日本医疗人员均已遣送回国,国民政府接收初期资源缺乏,受感染者仅能获得简易治疗。

经台东县政府卫生局人员检验确认传染病为霍乱后整座重安部落遭完全隔离,交通遭到管制无法出入,大多数受感染居民因仅能获得简易治疗,使得医疗环境十分糟糕,许多居民遭感染后二至三日内便气绝身亡。而村民的遗体分别有12具于北都威溪出海口南边焚烧,52具于海老溪出海口上游350米处焚烧。

由于国民政府于接收台湾初期,规划在1946年4月到9月之间,进行户口清查作业,当时原住民族人也开始进行汉名化,却也因此导致重安部落的户口清查作业尚未执行,再加上霍乱事件爆发后重安部落内政务混乱,使得罹难者遗体未经医师诊断死亡并且户口清查尚未完成便直接进行火化。后续也未捡骨埋葬与设置墓碑,使得事件后没有留下文献纪录以确认所有霍乱罹难者姓名与人数。重安霍乱事件于爆发一个月后疫情才开始获得控制。

2004年霍乱事件罹难者家属之一的林新玉,其父亲在她年仅三岁时就因霍乱传染死亡,却因事件毫无纪录,因此与重安部落文史工作室曾秀美与朱士杰两人合作下,开始调查整起事件的始末与正确的罹难者名单。起初的调查中,因日治时期交接至国民政府时期的户籍资料不甚完整,使得清查出的霍乱罹难人数一直有出入,记载有80多人死亡,也有一说是54人罹难。

得知调查事件的成功镇公所王河盛秘书主动协助调查,比对日治时期与战后国民政府完成清查的的户政资料,得出可能的罹难人数。之后再由林新玉与曾秀美进入部落内逐户访查,才大致确认63位罹难者的姓名。该年清明节,由林新玉促成下,重安部落举办了霍乱事件后的第一次罹难者公祭,为事发58周年首次举办公祭典礼。罹难者家属也前往当初简易火化的地点,象征性挖取一些砂土,以代表罹难者骨骸,迁至重安公墓园区下葬。

2005年重安部落举行霍乱事件追思仪式,并且事件当时有部分罹难者是在北都威溪出海口附近火化,因此部分家属建议下,也来到第二处火化地点挖取砂土后,迁至重安公墓园区下葬。尔后开始每年都会举办霍乱事件追思仪式,并由重安当地的基督教长老教会与天主教教会轮流举行。

台东县议会严亚美议员,曾在县议会2005年第7次大会中提案兴建“重安部落霍乱事件”纪念碑,经大会决议通过后,送交台东县政府委托成功镇公所办理,于同年年底编列新台币50万元发包施工,2006年7月底完成重安部落霍乱事件纪念碑。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