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节令
2020-04-07 06:02:16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导农事之历法历注。

东亚传统夏历(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同时根据日、月运行制定,“阴”是以朔望月为基准确定,“阳”是以地球自冬至绕太阳公转一圈为基准确定岁实,每回归年约365.2422日,二十四节气据此而划分,其中:

一年划分了二十四节气,与现代历法将一日划分为二十四小时,两者数字同为24。

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至,即太极图中四象的太阴、长至、冬至),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日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人类各民族多有此四。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四象,即四季),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八卦),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将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曾提到阴阳(日月运行)、四时(四季)、八位(八卦)、十二度(时辰)、二十四节气等概念。汉武帝时,落下闳将节气编入《太初历》之中,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月。

二十四节气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之位置。二十四节气又分为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一一相间。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周年视运动,所以其西历日期近乎固定,上半年的节气在6日,中气在21日,下半年的节气在8日,中气在23日,前后不差1~2日。12个节气也是干支纪月中的每个月支的起始之日,例如,立春为寅月之始,惊蜇为卯月之始。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和气候的变化。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称八位,是区分公转运动对于地球影响的八个关键节点;雨水、惊蛰、清明、谷雨、小满、芒种、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等十六个则反映了四季中更细微的气候变化。

现代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准确地确定了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

由于节气反映了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过程,是每年季节变更的重要标志,因此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要。中国农民为了更方便地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事,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些相关的民谚。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 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来八廿三。

注意:最后两句是说上半年的节气在6日,中气在21日,下半年的节气在8日,中气在23日。日期是西历日期。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沥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五月节,夏至不纳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干老虎; 白露烟上架,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进腊月,大寒又一年。

二月 立春雨水节; 三月 惊蛰及春分; 四月 清明并谷雨; 五月 立夏小满方; 六月 芒种及夏至; 七月 小暑大暑当; 八月 立秋还处暑; 九月 白露秋分忙; 十月 寒露又霜降; 十一月 立冬小雪张; 十二月 大雪冬至节; 一月 小寒大寒昌。

节气名称是根据中国的气候命名的,当纬度不同可能造成名称与气候不一致。但节气时间的定义是根据黄道,故北半球统一。夏至日长、冬至日短。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每气分三候,可以见到黄河流域天文、地理、人事和自然界的一般景物。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