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大雄·胖虎综合征
2020-04-04 05:53:56

大雄·胖虎综合征(日语:のび太・ジャイアン症候群)是司马理英子(本名:松浦理英子)在她的著作中创造的一个词汇。

这个名词源自日本漫画作品《哆啦A梦》中的两个角色——大雄和胖虎。司马理英子在她所出的儿童精神方面书籍中使用这个词来描述先天性脑机能障碍中注意力不足过动症及注意力缺失症这类精神官能障碍。

1997年,司马理英子首先在她的学术论文中发表了这个观点,称其在《哆啦A梦》中的大雄和胖虎两个角色中各发现了两种精神症状,即注意力缺失症及注意力不足过动症。这个观点被发布后,这两种症状被总结为“大雄·胖虎综合征”并逐渐流传开来,被日本社会用来形容上述两种症状。在其中,前者(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散漫以及做事常失败)被用来形容大雄在作品中的性格;后者(冲动、不容易冷静)则被用来形容胖虎在作品中的性格。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中,收录了司马理英子的观点,就将大雄·胖虎综合征定义为注意力不足过动症及注意力缺失症这类精神官能障碍的总称。司马理英子后在她的著作中正式提出了这个名词,并被许多媒体包括报纸和期刊广泛提及。除了司马理英子外,其他研究者也对这一综合征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以此提高青少年对多动症的认识。2005年,山崎雅保和白井由佳在每日新闻对这一综合征阐述了自己的见解,认为它具有社会性,普遍发生在很多人身上。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