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2002年俄罗斯人口普查
2020-06-19 04:07:57

2002年俄罗斯人口普查(俄语: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 пе́репись населе́ния 2002 го́да) 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的第一份人口普查,由联邦国家统计委员会于2002年10月9日至16日完成。普查数据以2002年10月9日午夜为准。

本次人口普查主要以搜集常住人口的资料为主。常住人口包括:

调查项目包括性别、生日、婚姻状况、家庭组成、出生地、公民国籍、民族或自我识别、教育程度、语言能力、收入来源与职业。另外抽样一部分受访者询问有关经济与住宅的更详细问题。

除了常住人口以外,普查还调查非常住人口,其中包含两个群体:

外国使领馆或国际组织人员及其眷属并不在调查范围内。

俄罗斯总统普丁与副总理马特维延科主持普查委员会会议,2002年4月27日

俄罗斯总统普丁夫妇在总统官邸接受普查访问

2002年全俄人口普查功绩奖章

普查结果显示俄罗斯联邦常住总人口为145,166,731人。其中城市人口占73% (106,429,049人),乡村人口占27% (38,737,682人)。非常住人口部分,政府派驻国外工作人员有107,288人,普查标准时刻正在俄罗斯境内之短期居留外来人口则有239,018人。

在俄罗斯联邦总常住人口145,166,731人中,国籍为俄罗斯籍者有142,442,404人,其中43,648人拥有双重国籍。外国籍者有1,025,413人、无国籍者429,891人,另外有1,269,023人未表明国籍。

普查得到的实际人口数与地方户政单位的户籍人口数有不小差异,特别是在远东地区,短少约15万人。在楚科奇自治区的差异最大,达28%,另外在北极地区与所谓的“移动带” (例如坦波夫、特维尔及库尔干等) 也有超过5%的差异。这些地方政府均被指控涉嫌虚报人口数,以避免联邦补助款遭到删减;甚至利用这些“幽灵人口”来操弄选举的结果。与此相反的是,在莫斯科却出现低估人口的情况,莫斯科官方公布的人口数为850万,实际人口数却达1040万。在莫斯科,只有拥有市政府核可的居留证明(пропи́ска)的居民才享有公共教育与社会保险等福利和权利,一般外来流动人口并不享有这些福利。在2006年,联邦国家统计委员会根据人口普查的权威数据对部分地区人口的历史数据进行调整,以符合实际的情况。

另外,车臣共和国的普查结果也让不少人感到惊讶。1989年普查时,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的总人口为127万,而根据2001年印古什共和国官方公布的常住人口为46万。在经历了1994-96年的第一次车臣战争与1999-2000年的第二次车臣战争后,一般认为车臣人口不可能超过100万,然而这次普查结果却有110万。车臣的官员将此归功于高出生率。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学院 (ВШЭ) 人口研究所学者 Никита В. Мкртчян 则认为有不明数量的人口被重复计算。

在彼尔姆,有些托尔金迷在民族栏填上哈比人或精灵。另外在顿河畔罗斯托夫有30人自称是西叙亚人 (古代游牧民族)。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