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华沙集中营
2020-03-31 00:57:15

华沙集中营 ( 德语:Konzentrationslager Warschau,简称 KL Warschau 或 KZ Warschau)是一组相互关联的德国纳粹集中营(其中包括一座灭绝营)的总称,位于被德国占领的波兰首都华沙。

根据纳粹帕布斯特计划(英语:Pabst Plan) ,华沙将成为德国的一座模范城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该城的犹太人被聚集在华沙隔都,最终被移出该城,大部分被处决。 纳粹计划的下一步是杀害该市的波兰人口。波兰人随即成为围捕(英语:Łapanka)政策(łapanka)的目标:纳粹会封锁一条街道,企图随意拘留大量平民。 1942年至1944年间,华沙每天约有400名此类围捕的受害者;被拘留者首先被转移到华沙集中营监禁。

华沙集中营(KZ Warschau)的最早官方记述可追溯至1943年6月19日,该称谓用于指代在华沙隔都废墟中建立的集中营。 然而, KZ Warschau一词同样被用来描述更早建立的类似集中营。不论如何,一般估计华沙集中营从1942年秋天开始运作,直至华沙起义为止 。 集中营的首任指挥官是党卫队上级突击队大队长威廉·戈克(英语:Wilhelm Göcke) ,他曾在毛特豪森-古森集中营担任仓库管理员。除了种族灭绝的目的外,该集中营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劳力清理被夷为平地的华沙隔都废墟,并最终将该地区变成一座规划中的党卫队休闲公园。

华沙集中营建立的确切日期仍然未知。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该集中营是根据党卫队上级集团长奥斯瓦尔德·波尔(英语:Oswald Pohl)的命令,于1943年6月11日成立的。然而包括波兰国家记忆研究院法官及历史学家玛丽亚·什钦斯卡(英语:Maria Trzcińska)在内的许多人声称,华沙集中营在1943年4月华沙隔都起义之前已经开始运作:1942年10月9日,党卫队头目海因里希·希姆莱发布了一道命令,其中就华沙隔都的人口有如下声明:“我已发布命令,要求所有只是从事裁缝、皮草或造靴子工作的所谓兵工厂工人到最近的集中营聚集——也就是华沙和卢布林 。”

在1986年Deutschland KL出版的《Atlas zur deutschen Zeitgeschichte 1918-1968》中,华沙集中营被指定为Hauptlager (“主营”),因此它具有与达豪集中营相同的地位。除德国人和德意志裔人以外,警卫中还包括来自特拉夫尼基集中营的乌克兰人和拉脱维亚人。

该集中营由位于华沙不同地区的六个小部分组成。所有部分由铁路相连,受统一组织、统一指挥。营区按启用时间顺序列出如下:

全部集中营的总面积为1.2平方公里,有119座专门建造的营房,用于容纳约9000名囚犯。营地设施还包括几座焚尸炉(英语:Crematorium) 。

1945年1月苏联占领华沙之后,集中营的遗迹被用作战俘营;此外,直到1954年该集中营都被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和波兰公安部(英语: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of Poland)用于拘留“人民权力的敌人”政治犯;最后一批囚犯于1956年离开。该地曾是规模仅次于莫克图夫监狱(英语:Mokotów Prison)的波兰第二大监狱 。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