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漳州话
2020-06-07 16:19:34

漳州话(读音:;闽南语白话字:Chiang-chiu-oā;闽南拼音:Ziāng-ziū-wâ)是闽南语泉漳片的次方言,相对于泉州话、厦门话、台湾话、新加坡福建话有一定的差异,基本上能通话。漳州话内部差别不大。

漳州话源于唐代,当时的岭南行军总管陈政、漳州刺史陈元光(人称开漳圣王)父子,由河南固始率兵入闽拓垦漳州,这些开漳士卒绝大部分来自河洛,他们通用中原的河洛话,其语言演变为今日的漳州话。

漳州话有15个声母、85个韵母以及7个声调。

漳州话有7个声调。

漳州话的连读音变主要有变调、同化、异化、轻声、合音五种。

连读变调:当两个字连起来构成双音词时,前字可能会发生变调,后字则一概不变调。


唐朝以后的海上丝绸之路使漳州也开始了民间的对外贸易。在明朝年间,漳州的月港称为海商往来的重要地点。对外开放使得漳州话开始有了许多番词,具体如下:

此外,龙岩市的龙岩话和漳平话都和漳州话比较接近。广东惠州市惠东县及汕尾市(海陆丰)福佬人,他们的语言是源于漳州话。至今读音及用字仍与漳州地区(尤其漳南)有着极高的相似度,能够顺利沟通。

台湾宜兰、花莲、桃园以及贡寮一带的台湾话亦跟漳州腔高度吻合,在台湾被称为“宜兰腔”。此外,台中盆地至嘉义山线的内埔腔音韵也偏向漳州话。台湾话第一优势腔以漳州话腔调为主再混入一些泉州话腔调的漳泉混合腔(漳泉滥)。

虽然在马来西亚的北部居住着很多华裔泉州移民的后裔。但是他们说的却是一种漳州话的域外变体,称为槟城福建话。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