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圣像破坏运动 (加尔文主义)
2020-07-16 10:09:38

宗教改革时期的圣像破坏运动,另译捣毁圣像运动(荷兰语:Beeldenstorm;德语:Bildersturm),是指欧洲宗教改革时代一场由信奉加尔文主义的新教徒发起的破坏教堂与公共场所中的雕像、宗教画的运动。圣像破坏运动主要发生在今荷兰、比利时、德国,以及瑞士境内。

宗教改革家约翰·加尔文认为雕像与宗教画属于偶像崇拜,因此加尔文主义者主张拆毁教堂中的所有雕像与宗教画。1522年-1566年间,随宗教改革的进行,欧洲各地多次出现圣像破坏运动。其中影响较大的一些运动有:1523年发生在苏黎世的圣像破坏运动、1530年发生在哥本哈根的圣像破坏运动、1534年发生在慕尼黑的圣像破坏运动、1535年发生在日内瓦的圣像破坏运动、1537年发生在奥格斯堡的圣像破坏运动、1559年发生在苏格兰的圣像破坏运动,以及1566年夏席卷低地的圣像破坏运动;英格兰宗教改革时期,也曾有过政府主导以及民间自发的圣像破坏运动。法国宗教战争期间,新教徒也曾发起过圣像破坏运动。圣像破坏运动中,各地的加尔文主义新教徒涌向教堂捣毁教堂内的雕像与宗教画,使中世纪宗教艺术在这次运动遭到了严重打击。对尼德兰而言,圣像破坏运动标志信奉加尔文主义归正宗的尼德兰人与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之间矛盾冲突的爆发、掀开了八十年战争的序幕。

加尔文主义的开创者、宗教改革家约翰·加尔文认为宗教艺术对基督宗教没有明显好处,而且极易导致偶像崇拜现象的出现。因此,加尔文主张拆毁教堂中所有的雕塑与宗教画。受到加尔文主张的影响,宗教改革时期欧洲各地信奉加尔文主义的新教徒发起了捣毁教堂中的宗教画与雕塑的圣像破坏运动。部分圣像破坏运动由改宗新教的统治者主导,也有一些圣像破坏运动是改宗新教的平民自发进行的。

宗教改革时期,神圣罗马帝国境内今属德国、瑞士的一些地区改宗新教、接受加尔文主义。受到加尔文主义影响,这些城市纷纷将宗教画等加尔文主义者认为属于偶像崇拜的传统宗教艺术清除。

16世纪60年代开始,法兰西王国的胡格诺派在法国宗教战争中曾进行过多次圣像破坏运动。与尼德兰的圣像破坏运动不同,胡格诺派在砸毁圣像时常常会与支持天主教的民众发生冲突。

1566年,统治尼德兰地区(包括今荷兰、比利时,以及卢森堡等地区)的是西班牙的腓力二世。腓力二世是一个天主教徒,而且持反宗教改革立场,对领内的新教徒采取压制态度。虽然此时尼德兰的新教徒人数上并不占多数,但新教徒中不乏贵族与富商,且反教权主义也在尼德兰天主教徒中占据主导地位。1566年,尼德兰爆发圣像破坏运动,新教徒民众冲进教堂破坏教堂中的宗教画与雕像、没收教会财产,并烧毁地契与债券。

与八十年战争结束后新教徒集中在尼德兰北部、天主教徒集中在南尼德兰的情形不同,1566年圣像破坏运动爆发时低地的新教徒主要集中在南方(今比利时地区),圣像破坏运动也是从尼德兰南部逐渐向北部蔓延。以圣像破坏运动为开端,尼德兰爆发了反抗西班牙统治的独立战争,即后世所称的“八十年战争”。

圣像破坏运动使中世纪宗教艺术遭到严重损失,许多有名的作品在圣像破坏运动中遭到毁坏。尼德兰作为中世纪的文化中心之一,受到了较大冲击。圣像破坏运动也是尼德兰独立战争的开端。

与加尔文主义者激进地清除所有宗教艺术的做法不同,马丁·路德一派的新教徒并未采取激进措施清除教堂内的宗教画与雕塑,宗教艺术在路德教会的教堂中获得很大程度保留。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