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1918–1919年俄国西征
2020-07-01 08:02:31

俄国于1918年–1919年的攻势是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对德国由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所放弃的东方领土所发起的进攻。

德俄双方在签订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后,俄国丧失了许多自从18、19世纪以来就一直控制的土地。包含波兰、白俄罗斯、乌克兰以及波罗的海三小国,这些土地随即落入德国的控制中。德国让部分这些国家成为有限度独立的缓冲国,分别为波兰摄政王国、波罗的海联合公国、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库尔兰和瑟米加利亚公国。然而随着德国在西线战场的战败,以及奥匈帝国的解体,让这个企图重建中欧秩序的计划流产。

1918年11月11日,德国投降并签订康边停战协定,德军开始向西撤回德国并放弃先前占领的土地。于是在那些被放弃的土地就成为当地由德国扶植的政府、波兰、布尔什维克俄国、白俄罗斯、爱沙尼亚、立陶宛、乌克兰,甚至是哥萨克组织所争夺的战场。

1919年
– 别廖扎 – 平斯克 – 利达 – – – 第一次别列津纳河 – 陶格夫匹尔斯


1920年
雷提契夫 – 莫济里 – 克罗斯坦 – 柯济亚廷 – 第二次别列津纳河 – 基辅 – 沃罗达卡 – 葛烈波基 – 米尔诺夫卡 – 奥斯赞尼卡 – 济沃陶 – 米德维杜卡 – 杜如库夫 – 瓦西考夫 – 比斯垂克 – 第一次布列斯特 – 第一次格罗德诺 – 第一次尼门河 – 柏利斯皮尔 – 奥图阿河 – 都布诺 – 科布因 – 洛姆查 – 勃狄 – 德彼林 – 那谢斯克 – 瑟罗克 – 雷兹明 – 华沙 – 普沃茨克 – 克拉 – 席兹考 – 切哈努夫 – 利沃夫 – 查德沃兹 – 姆瓦发 – 比亚韦斯托克 – 柯马洛夫 – 迪提亚廷 – 第二次尼门河 – 第二次格罗德诺 – 第二次布列斯特 – 马拉德兹诺 – 第二次明斯克

俄国人计划实施一套新战略:“向国外输出革命”;布尔什维克党人托洛斯基准备以新成立的苏联红军,对正在欧洲各地展开的革命提供支援:“红军应由基辅向奥匈帝国进军、并应由普斯科夫、维尔纽斯向德国进军;红军应该向所有前线展开进攻,不管是在西线、南线、还是任何一条革命战线!”。这个构想于1918年发展起来,不过俄国官方要到1920年才公开承认。

1918年11月22日,红军攻击由德军驻防的纳尔瓦并于11月28日拿下这座城市。12月17日,红军攻下瓦尔加;12月24日,红军攻下塔尔图。但是爱沙尼亚军在1919年1月2日-5日之间挡下红军的进攻。两天之后,爱沙尼亚军开始反攻,一些来自芬兰的志愿军协助爱沙尼亚人作战而爱沙尼亚军于1月18日收复纳尔瓦,而在1月31日,红军撤出瓦尔加。红军且暂时撤出爱沙尼亚。

2月16日,红军重新展开征服爱沙尼亚的战斗,新成立的爱沙尼亚红军在3月15日以前拿下了爱沙尼亚东南部不少城市,但爱沙尼亚军于3月28日反攻并收复普乔雷。类似的反攻发生在爱沙尼亚军与拉脱维亚红军之间。而在纳尔瓦河附近,爱沙尼亚军也将红军挡下。

在波兰,红军于1918年11月17日晚上展开进攻,红军很快就开进那些被德军撤离的地区;1919年1月5日,明斯克在几乎没有战斗的情况下被红军占领。同时,短命的白俄罗斯人民共和国宣告灭亡。但同时由波兰人以及白俄罗斯人组成的自卫队正在白俄罗斯西部形成,他们准备保卫他们的家园。早在1919年初,波兰军与红军便在维尔纽斯交战,波军被迫撤退而红军则占领这座城市。接着波兰军队开始向东派出援军以支援自卫队,而俄国意象西线提供增援,这表示波俄双方的战斗将无可避免。

1月12日,俄国布尔什维克政府下令实施“向维斯瓦河进军”的行动,企图向中欧、东欧进击并支援德国革命以及奥匈帝国的革命。然而俄国红军似乎并没有打算实现这个目标,这命令更像是政治宣传的口号。这个行动比较像是红军利用各地的混乱,尽可能的占领更多土地。

最后,波军与俄国红军于2月14日展开别廖扎战役。红军于2月底停止进攻。但是波俄双方仍然调动大量援军进驻。4月,红军攻下格罗德诺、维尔纽斯,但波军很快就发动反攻,夺回这两座城市。

爱沙尼亚和波军的战斗力超出红军的想像。而爱沙尼亚军于5月25日清除位于韦利卡亚河的红军。7月,红军于英格里亚展开反攻并重新占领彼得格勒周围以及普斯科夫北部,这时由英国、法国、爱沙尼亚支持的白军向彼得格勒进攻,但是当白军攻到离彼得格勒只剩16公里时,红军挡住白军的进攻并迫使其退回爱沙尼亚。

另一方面,波军在4月的反攻促使红军再次增援,于是波苏战争开始。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