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菊石亚纲
2020-04-01 11:22:57

菊石是一群已经灭绝的海洋生物总称,隶属于菊石亚纲(学名:拉丁语:Ammonoidea)。它们约在泥盆纪早期出现在地球上,最后与恐龙、箭石等生物一起于白垩纪末期灭绝。由于菊石的演化速度很快,分布也很广,非常适合作为标准化石,地质学家可以使用它们来确定含有菊石化石的地层的年代。菊石亚纲与现存的头足纲关系最接近的可能是蛸亚纲,如章鱼、乌贼和鱿鱼等,而不是与其外观相似的鹦鹉螺亚纲鹦鹉螺目。

生物学家根据化石的壳室的结构与外壳的花纹,目前将菊石亚纲分成3个目:菊石目、棱菊石目和齿菊石目。其中菊石目分成四个已知的亚目,分别为菊石亚目(下侏罗纪至上白垩纪)、勾菊石亚目(上侏罗纪至上白垩纪)、叶菊石亚目(下三叠纪至上白垩纪)及弛菊石亚目(下侏罗纪至上白垩纪)。

在某些分类法中,菊石亚纲被分为6个目:

大多数菊石的壳沿平面卷曲,呈盘状,两面对称,壳表面光滑或具细的生长线纹,有些具特殊的纹饰,如纵棱、横肋、瘤和刺等。它们的体管(连接壳内各腔室的管)位于壳腹的外面。但也有些菊石的外壳拥有特殊的形状,如壳形笔直的杆菊石、塔状螺旋的塔菊石、不规则扭曲状的日本菊石等。古生代菊石的骨缝是单一的,如海神石等;中生代菊石目菊石的骨缝则是复合的,如弛菊石等。由于它们已经灭绝,因此我们对菊石的软件和生活习性知道的并不多,估计它们有很多触手来捕捉猎物,且可能会喷墨汁来逃避掠食,因为一些化石标本保留了这些墨汁,但在目前保存的化石标本中很少发现有咬颚、齿舌或墨囊等构造。

菊石一般漂浮在海水上层,下面经常是极其缺氧区域,没有生物。菊石死后,沉到海底,逐渐埋没。细菌分解遗体时候,把附近水中性质变化,降低矿物质溶解度,尤其是磷酸盐和碳酸盐。

菊石化石上面有一圈一圈的矿物质,因此保存很多高质标本。在欧洲的中世纪时期,某些菊石的外壳化石被人们视为盘曲、石化的无头蛇,称为蛇石,例如指菊石等,商人们会在菊石的开口刻上蛇的头后卖给旅者。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