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夏篆
2020-06-10 22:35:46

夏篆,为夏朝已具部分辨识能力的文字,其形态与西周时代的金文非常接近。夏篆的线条弯曲,接近图画,却又和甲骨文带棱角的文字性质有所异同。

夏朝是不普遍受国际学界所认同的一个世袭王朝,其理由为学者并没有找到许多直接证据可以证明夏朝的真实存。而在众人质疑夏朝存在的同时,学者在河南省二里头文化遗址发现了半坡陶符,发现时半坡陶符以具有文字的雏形,只是构造太简单,能辨识的陶符也不多。但即使找到了半坡陶符的证据,夏朝仍然受众人所疑,因此许多学者为了找到更直接的证据,就一直在二里头附近寻找新出土的证据。

后来学者马贺山先生等人在河南二里头遗址附近找到了一篇文章“禹王碑文”,于是马贺山说:“夏朝文字就是夏篆,夏篆就是夏朝文字的最显著的特征,夏,大也,夏篆就是大篆,与仓颉大篆是一回事,这就是我多年摸索得出的一个结论。”

当时马贺山先生表示:许多学者找到了可以证明夏朝存在的古物,却还是有很多人说那都是周人口耳相传,刻意捏造的神话故事,根本就不可考。但现在已经找到了夏篆,夏篆不单单是与金文相近,甚至是比商朝的甲骨文还要更加进步。夏篆是华夏民族所创造出来的正统文字,而商人是东夷民族,经常奔波,使用的文字往往都不如华夏的文字,自商汤伐夏桀,王朝就没有加以继承华夏进步的文字,反而是使用东夷民族落后的甲骨文。因此这也是为什么学者必须找出夏朝真正的文字,也必须了解商朝遗弃夏篆已有五六百年之久,是后来的周人去继承,去使用,再做进一步的进化。

马贺山先生还说:“请大家想想,夏朝距离西周的时间也算远,难道每一件事情都可以口耳相传到上千年吗?如果夏朝真的完全没有文字,那西周人又是怎么去了解夏朝的历史呢?请专家学者千万不要受疑古派的人影响,若夏朝完全没文字,我们又怎么会知道夏朝呢?像《仓颉书》、《夏禹书》、《禹王碑》等文章,就是最好的证明,历史是亘古不变的,那些疑古派的人一直认为是周人刻意窜改,刻意捏造的,疑古派也没有窃确的证据,就说是个无名无姓的周人把周朝事件塞进虞夏书中,历史无法窜改,但可以曲解,等到所有证据都齐全了,正是疑古派原形毕露的时候了。”

关于夏篆的文章,有《夏小正》、《禹王碑文》等文章,基本上从周朝的相关文章如《尚书·多士篇》中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夏革命”这是周王告诉殷遗民的话,你们殷人祖先有典籍记载着殷革夏命的事。

《左传·昭公十二年》一书提及到楚灵王赞美左史倚相说:“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意指左史倚相能够读懂上古文章(也就是夏代的文章)。

《国语·晋语四》:“有夏商之嗣典”。

《古今事文类聚》有记:“鲁恭王坏孔子旧宅,于其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书,皆蝌蚪文字。”

《夏小正》采用夏代的历法记事,《今本竹书纪年》中又有夏禹元年“颁夏时于邦国”一语,历来不少人就认为,它是夏王朝的职官所纪,是夏代的文献。

《吕氏春秋·先识览》:“夏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执而泣之。夏桀迷惑,暴乱愈甚。太史令终古乃出奔于商。”这里的图法指的是图书,是法律文献,是约束天子的法典。

马贺山、楼洪钿等人不断地在寻找夏朝相关文献,即使努力的寻找、解读这些发掘出来的古文字,却还是被权威学家给否定。楼洪钿先生说:“在夏代铭文玉器上出现的夏代文字,数在6000——8000。独立的文字,不少于500。而且字义明确合理。不仅澄清了甲骨文的错误,也澄清了《说文》的错误。至于分类,尚未细究。不过多为实义字,虚字极少。”但她这样的说法仍被权威学家给轻率否定,认为中国历史仅仅3700年而已。部分专家以先入为主的观念,直接认定甲骨文是中国文字的渊源,不承认夏文字比商文字更加进步。在抱持这种心态之下,是无法找出更好的考古文献。考古若不审慎寻找证据,只用固执的思维去下定论,那么历史学家可能就是文化的罪人了。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