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澳门土生葡语
2020-07-17 05:23:59

澳门土生葡语(葡萄牙语:Patuá macaense、patois、Crioulo macaense),又称土生葡文或帕图亚,亦有“澳门甜蜜之语”(葡萄牙语:Dóci Língu di Macau)和“甜美的语言”(葡萄牙语:Doci Papiaçam)之称,是一种以15至16世纪的葡萄牙语为基础的克里奥尔语,是澳门土生葡人使用的一种独特方言,在澳门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截至2017年,能够流利地操土生葡语的人剩下不到五十人,土生葡语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濒危语言。

土生葡语的基本词汇以葡萄牙语为基础,且广泛加入包括马来语、粤语、英语、爪哇语、日语、梵文及少量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语言的词语混合而形成。在16世纪,葡萄牙人先后在亚洲马六甲、斯里兰卡、印尼等地定居,随着他们与当地人不断通婚,帕图亚语逐渐流行起来,在这个阶段,土生葡语深受马来语和僧伽罗语的影响。到了17世纪,葡萄牙人携带在上述地区不同种族的土著在澳门定居,这批新移民对日后土生葡语的影响非常深远。数个世纪以来,澳门的人种比例一直有所改变,不同国籍的人之间一直互相往来,导致土生葡语的运用、语法、辞汇都有相应的变化。

据葡萄牙语言学家白妲丽(Graciete Batalha)的研究,葡萄牙人在亚洲数地留下的语言,在葡萄牙人携带不同种族的土著人在澳门定居时,已超过了共同交际混合语的范畴。作为交流手段,他们使用“一种以某种程度上来讲,已成熟的语言,有丰富的词汇量,语音、词法及句法已经稳定。这种语言在此持续了三百年。”

19世纪中期,土生葡语在澳门已经成为了土生葡人的共同使用的语言。到了19世纪后期,由于官方葡语教育的普及以及广东话、英语地位的提高,土生葡语开始衰落。到了20世纪,随着教育和广播电视的普及,这种语言已开始式微,而其地位亦被正统葡语所取代。1951年,白妲丽对土生葡语的形成和前景作出以下描述:“可能正是在19世纪,由于先前同印度和马六甲之间密切的关系锐减,跟宗主国(葡萄牙)又保持隔离状态,才使澳门方言达到其发展的最高峰,并形成了独特的个性。近50年来,澳门方言逐渐失去其活力,如果说它还未完全消失,那是因为它对过去的记忆像花须一样紧紧盘绕在现代语言上,但是在几十年之后,它将被宣判为‘死的语言’。”

自澳门主权移交后,再没有正式统计土生葡语的语言人口。根据《民族语》的资料,1977年的土生葡语使用者人口大约在4000人。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1年11月的估计,现时能操土生葡语的人口仅余约五十人。即使如此,在澳门仍然有少量老人家仍然以土生葡语为第一语言。澳门也有一些艺术团体坚持以土生葡语进行演出。

据葡萄牙专家巴塔亚(Graciete Nogueira Batalha)在《澳门语—历史与现状》中介绍,土语在语音方面某些词尾发生双元音化现象,例如mês读作m is ,vez读作v is, talvez读作talv is ,pos 读作p is, rapaz 读作rapaiz。此外,土语的语音特点有:

以下列出土生葡语诗歌范例: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