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斑马贻贝
2020-04-15 08:32:19

斑马贻贝(学名:Dreissena polymorpha),亦作斑马纹贻贝或多形饰贝,是一种小型的淡水生活双壳纲软体动物,属于帘蛤目饰贝科。本物种原生于俄罗斯南部及乌克兰的里海及黑海区域,处于欧洲及亚洲的交界。本物种由德国博物学家彼得·西蒙·帕拉斯于1769年描述,模式产地在乌拉尔河、伏尔加河及聂伯河。

斑马贻贝于1986年时意外透过压舱水被引进到北美洲的五大湖区,然后又透过五大湖区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河连接往密西西比河河谷的水闸往南扩散,直到墨西哥湾。

斑马贻贝得名于其外壳上常见的条状花纹,尽管这些条纹并非每一只的外壳都会有。个体大约如手指甲的大小,但最大可以长到约2英寸(5.1 cm)。外壳形像呈拉丁字母“D”字的形状,有强壮的足丝从其胎壳的背部固着到基底质。

本物种原生于俄罗斯南部及乌克兰的里海及黑海区域,处于欧洲及亚洲交界的欧亚大陆,但已被欧洲(英国、爱尔兰、意大利、西班牙及瑞典)及北美洲的多国列为入侵物种。 现时在爱尔兰的西海岸亦有见本物种的踪影。

斑马贻贝是一种滤食性动物(英语:filter feeder):在水里时会打开双壳纳入碎屑(英语:detritus)。由于斑马贻贝的外壳的边沿很锐利,很容易会割伤踏在其上的人的脚,所以当人行走斑马贻贝肆虐的地方时必须要穿上水鞋。

多伦多怀雅逊大学有研究指斑马贻贝会“污染水质”。研究透过向放置有斑马贻贝的水柱注入一般含有浮游碎屑的湖水,比较湖水通过贻贝后水中化学成分的转变。研究结果发现斑马贻贝在消化了水中的碎屑后,碎屑里的氮化物被还原成为氮气逸脱;但磷化物消化后仍然保留在中里,间接令水中的磷化物比例增加,从而使水质更有利于水中原有的蓝绿藻生长,产生水华。而这蓝绿藻又会分泌出一些化合物,令水变臭,“影响饮用水的味道”,并“造成有毒物质大量生成”。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