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三峡区
2020-05-26 00:28:36

坐标:24°56′04″N 121°22′08″E / 24.9343387°N 121.368905°E / 24.9343387; 121.368905

三峡区(台湾话:Sam-kiap-khu),原名为三角涌(台湾话:Sann-kak-íng)为台湾新北市的市辖区之一,位于台北盆地的西南隅,三面环山,仅西北一隅面向大汉溪河谷平原,为新北市面积次大的行政区(仅次于乌来区)。东为新店区、乌来区,南为桃园市复兴区,西为桃园市大溪区,北为莺歌区、树林区、土城区。

三峡市区早期由于地处山麓地带,又有溪流汇集,市况一度甚为繁荣,直到日治时代后期均有船舶运输,码头地点约在目前祖师庙前的桥头位置,其后因沙石淤积而不再有航运之利,发展渐趋停顿,人口数也长期停滞。1997年“台北大学特定区”设立,龙埔地区一带因此人口增加发展成新兴社区,2009年三峡人口突破10万人,同年龙埔里行政调整为龙埔里、 龙学里 、龙恩里。目前台北县政府(今新北市政府)在台北大学特定区东南侧(刘厝埔、麦仔园一带)规划新成立的“麦仔园城市规划区”及规划兴建捷运三莺线,不过预计要征收86公顷民地与农地,但可能造成2千人被迫搬迁而引发极大争议,引起龙埔居民们组成三峡龙埔里自救会居民多次到新北市政府前抗议表达强烈不满,新北市府也做出回应表示,麦仔园城市规划将暂缓实施。

三峡之原名为三角涌(罗马拼音Sann-kak-íng),因处于大汉溪、三峡河(三峡溪)、横溪三河的汇流之口,故名三角涌。日治时期1920年,将三角涌改为日语发音相似的“三峡”(SanKyō)。

三峡区公所是新北市在三峡区的派出机关,设有派任制的区长一名,下设主任秘书、秘书室、政风室、会计室、人事室、社会人文课、役政灾防课、工务课、经建课、民政课等单位。

三峡区下设有28个里级次行政区,分别为:三峡、秀川、八张、中埔、永馆、鸢山、龙埔、龙学、龙恩、弘道、礁溪、中正、介寿、大埔、二阄、嘉添、添福、金圳、五寮、插角、有木、溪南、溪北、溪东、成福、安坑、竹仑、安溪。

目前处于高龄化社会。

台65线快速公路延伸至三峡 往南经台66线 最后终点桃园龙潭区

新北捷运

三峡区共有一处研究机构、一所国立大学、三所高级中学、五所国民中学(含三所完全中学之国中部)、数所国民小学、两座市立图书馆分馆及一座大学图书馆。


三峡区昔日存在制造樟脑的产业,曾经是全台三个主要的樟脑集散中心之一。三峡区多山,自古以来就布满原始的樟树林。道光五年(1825年)年,台湾府于艋舺设立军二厂,兼办樟脑业务。该厂与英国人进行樟脑贸易,在三峡山区设置脑寮,砍伐樟树以熬制樟脑,脑寮分布以山员潭子、十三添、打铁坑与成福等地为主。光绪十一年(1885年)刘铭传来台担任台湾巡抚,实行开山抚番计划。十二年(1886年)于大嵙崁设立台湾抚垦局,掌管往内山垦拓的事务。抚垦总局下设多个抚垦局,其中大嵙崁抚垦局下设三角涌抚垦分局。三角涌抚垦分局是管理三峡山地事务的中枢,兼办理脑务与征收各项赋税,也处理与原住民的交易事务。凡是欲入山搭建脑寮的人,皆须得到抚垦分局的许可,由驻扎于山区的兵勇加以保护。三峡另外设有掌管煮制樟脑事业三角涌脑局,又称“抽分馆”。当时规定所有樟脑都由脑局统一收购,再以官定价格卖给特准的商人。居民若要搬出山产,都必须到脑局纳税,如被发现走小路走私,则物件充公,人犯要受鞭打。在刘的政策下,三峡制脑业进入鼎盛时期,樟脑与茶和糖并列为台湾三大出口商品。

进入日治时期后,适逢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樟脑为原料的赛璐珞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樟脑的炼制更加兴盛。但樟树林经过多年的砍伐,三峡近山垦辟殆尽,持续往内山深入,便侵犯泰雅族人的生活区域。自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起便经常发生冲突,樟脑产量因此连年递减,至大正时期三峡制脑业已呈明显的没落趋势。战后由于人造樟脑的普及与樟树的匮乏,三峡的制脑厂大多消失。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