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南洋商报
2020-04-15 21:09:43

《南洋商报》 (英语:Nanyang Siang Pau) 是由新加坡殷商陈嘉庚于1923年9月6日在新加坡独资创刊,是马来西亚历史最悠久的华文报纸之一。

陈嘉庚创立《南洋商报》的意图一方面是为自己的商业开辟宣传渠道,另一方面是为华人商业服务,推动教育事业。在《本报开幕之宣言》(实业与教育孩子关系)陈嘉庚认为没有近代的商业经营和管理的学识,教育就无从办得好,没有良好的教育设施,国家就谈不上兴旺,这既是定名为《南洋商报》的意义。但出版一个多月后突然停刊三个月,这是因为报纸关于中国政局的议论文章激怒了英国当局,当局认为报纸违背了中立的原则。

因1931年中国发生九一八事件(日本1931年入侵东北三省),激发《南洋商报》于1932年将午报改成早报,以第一时间向读者反映中国战事。翌年,即1933年8月,《南洋商报》进行改组,脱离陈嘉庚有限公司,由李光前、林庆年及李玉荣等人承办,注册为有限公司。《南洋商报》转而成为集团报业,内容也告丰富。除侧重中国新闻外,也有本地新闻,更有多姿多采的副刊。 1937年“卢沟桥事件”后,《南洋商报》成了抗日的强大文化阵地。

在这种情形下,《南洋商报》的立场已转成明显的抗日,且于1940年从中国聘请左派著名报人胡愈之前来主持笔政。根据后来揭开的史料得知,胡愈之是被周恩来派来新加坡,成为《南洋商报》的编辑主任。他提出了一个明显的立场:“团结一致,共御外侮”。而在这个大前提下,胡愈之说“商报”是采取无党无派的立场,所谓无党无派,不是反对任何党、任何派,更不是要消灭任何党,任何派,而是要使各党各派无党派一致团结起来,为抗日救国进行抗争。所以无党无派的立场,就是团结的立场,就是统一战争的立场。

虽然陈嘉庚在当时已与《南洋商报》未有直接的关系,但胡愈之通过商报大力支持陈嘉庚的斗争事业,直到1942年日本南侵暂时被停刊。

1971年新加坡政府向报业展开的“黑色行动”(Black Operation),逮捕了《南洋商报》总经理李茂成、总编辑仝道章、主笔李可星、公众关系经理郭隆生;当时的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谴责《南洋商报》立场亲共,报道中国共产党的消息时往往报喜不报忧,损害新加坡利益。

社长:

编辑: 南洋商报历任编辑部负责人(二战前称编辑主任,后必称为总编辑)

1962年8月起,南洋商报马来亚版在吉隆坡编印,1965年新加坡从马来西亚独立,《南洋商报》亦一分为二。1983年3月15日,新加坡南洋商报与星洲日报合并为联合早报)

马来西亚南洋商报编辑部负责人: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