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陈永华
2020-04-07 08:36:17

陈永华(1634年-1680年),字复甫,谥文正,明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人,乃明末举人陈鼎之子,其夫人洪淑贞。在英国商馆的记载中称其为“本院”(英语:Punhee;闽南语:.mw-parser-output .sans-serif{font-family:-apple-system,BlinkMacSystemFont,"Segoe UI",Roboto,Lato,"Helvetica Neue",Helvetica,Arial,sans-serif} Pún-īⁿ)。

陈永华十五岁时,其父任同安县教谕。清兵入闽时,陈鼎殉国。郑成功在厦门开府时,陈永华年方二十三岁。1656年(南明昭宗永历十年)得兵部侍郎王忠孝推荐,与郑成功论政,陈发表见解、分析未来,深得郑成功的赏识,并誉“复甫乃今之卧龙也”,授予“咨议参军”之职,委为其子郑经之师,日后便成为郑家麾下的谋士。

在武侠小说中,陈永华常被描写为力主反清复明、武功高强的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但从历史纪录来看,陈永华本人,应该不太可能是位武功高强之人。但他确实是明郑饱读诗书的智囊军师,也是台湾历史上有名的文人。 然而陈永华于明郑政权的治理,如拟定政策、建立制度之类,着实贡献良多,因而有“郑氏诸葛”之称。

陈永华年轻时寄籍漳州府龙溪县,通过科举,取得龙溪生员的资格。1648年,清军攻陷隶属郑森(人称郑成功)的同安县,陈永华的父亲陈鼎被清军所迫而自杀,陈永华便投靠郑成功。郑成功聘他为其世子郑经的教师, 但陈永华没有接受郑成功授与的官位。

1662年六月,郑成功逝世,这时在台湾的黄昭拥立郑成功之弟郑袭代理延平王和招讨大将军。陈永华、冯锡范等拥立郑经,郑经就带着陈永华一同进攻台湾,击败黄昭的军队,结束这场内斗。郑经继位延平王,并且任命陈永华为咨议参军。

郑经于1663年回到厦门后,发现郑泰之前和黄昭有私下联系,对他产生疑心,想要逮捕郑泰。陈永华向郑经献策,要郑经假装前往台湾,刻金厦总制的官印给郑泰,宣称把金门、厦门的防务交给他。郑泰收下印章,前来厦门答谢,郑经就将他禁锢。

1664年,郑经在金门、厦门被清荷联军击败,退往铜山岛。这时人心不稳,降清的人很多,就连郑经身边也有人力劝降清。但是陈永华和洪旭劝说郑经,投降的人很多都是奴仆、商人之类,谎报是郑王朝的官员,才得到清朝优厚的赏赐。万一投降后,得到的待遇不理想,那可是会被当作笑话看。郑经于是放弃投降的念头,退往台湾,并且将国政都交给陈永华处理。

1674年,郑经响应吴三桂、耿精忠起事而渡海西征,命陈永华总制东宁,负责后勤作业。

永华为政儒雅转粟馈饷,军无缺乏。及经归后,颇事偷息,而冯锡范、刘国轩忌之。三十四年春三月,请解兵。经不听,既而许之,以所部归国轩。

冯锡范同郑经回台,见永华把握重权,而诸事方正敢为;且又屡受微讥,心实忌之,姑为阳好,阴与国轩谋,轩教锡范解除兵权以许之。范许其策善。一日,会永华于公所,范曰:‘自愧扈驾西征,寸功俱无,归来仍居其位,殊觉赧颜!诸凡检点明白,当即启辞,杜门优游,以终余年。’永华信以为实,归来即上启乞休,经不允;华再加力陈,经意未决。范乘间启曰:‘复甫勤劳数载,形色已焦!今欲乞休静摄,情出于真,宜俯从之!但其所部将士,可交武平伯为是。’经依范议,允永华告辞,将所辖部旅交刘国轩,轩启辞者再,经命至三,轩始统永华军,而锡范仍任侍卫如故。华方悟为范所卖,悔无及也,心大悒怏。

1680年6月,郑经退返台湾,陈永华被当权者冯锡范、刘国轩排挤,陈后为冯锡范所骗,辞去总制与勇卫,退居龙湖岩(今台南市六甲区赤山龙湖岩)。1680年7月逝世,后葬于天兴州赤山堡大潭山(今台南市柳营区果毅里)。后来清朝把他的骸骨迁葬回泉州,遗留一小部分在原位。

连横《台湾通史》提到:“陈永华,字复甫,福建同安人。永华闻父丧,即弃儒生业,究心天下事。时成功延揽天下士,接见后,与谈时事,终日不倦。大喜曰:‘复甫今之卧龙也。’授参军,待以宾礼。”

在日本人川崎繁树与野上矫介合著的《台湾史》中,称陈永华“有经世之才,长于时务。郑经经营的台湾政策,泰半出于陈永华的方寸之间”。

连横《台湾通史》称陈永华“开物成务,体仁长人;仿其行事,比之于诸葛武侯”。另外,连横又评:“永华为政儒雅转粟馈饷,军无缺乏。及经归后,颇事偷息,而冯锡范、刘国轩忌之。三十四年春三月,请解兵。经不听,既而许之,以所部归国轩。”

有人认为他辅佐郑氏父子的功业有如诸葛亮辅佐刘备、刘禅父子,而称陈永华为“东宁卧龙”、“郑氏诸葛”。

为解决军队粮食不足的问题,陈永华鼓励明郑将领进行军屯,以米为最重要的农作物。甘蔗也是农业发展的重点之一,将甘蔗提炼出砂糖,再作为商品贩卖给日本、英国。

此外,当时台湾民众,只会用煎熬海水来制造食盐,因此盐的品质很差。陈永华为了改良制程而引进淋卤晒盐法,流程大概如下:先在盐田附近挖水沟,使海水淋到沙土上形成盐土,再将从盐土提炼出的盐卤,拿去结晶池经过日晒得到一颗颗的盐粒,提升盐的品质。

还有,因为清帝国实施迁界令,造成台湾物价的上涨,尤其以布料最严重。陈永华建议郑经贿清之海防将领,进行走私,货物得以流入台湾,稳定了物价。

为了推广儒家思想,在陈永华的建议下,1666年台湾第一座孔子庙建于卓仔埔,即今日台南孔子庙,也是第一座官立的儒学学堂,人称全台首学。另外在地方上设立学校,只要年满八岁就要入学。陈永华还制定科举办法,在天兴州、万年州,每三年有二次州试,合格后再通过府试、院试,就可进入太学就读,以培养政府所需要的人才。此外为推动汉化,陈永华对于入学的原住民,特别免除他们的徭役。

陈永华引进保甲制度,来维持地方秩序。以十户为一牌,十牌为一甲,十甲为一保。人民无论迁徙、职业、婚姻、出生、过世都要透过保甲向地方官员报备。在治安考量下,陈永华还禁止赌博。

陈永华夫妇原合葬于赤山堡大潭山(今台南市柳营区果毅后)。郑王朝灭亡后,清帝国把两人的遗骸,迁葬于福建同安后溪镇下店里,原来的墓碑就此荒废。直到日治时期,被一位日本人发现,墓碑上刻:“皇明赠资善大夫、正治上卿、都察院左都御史、总制、咨议参军、监军御史,谥文正陈公暨配夫人淑贞洪氏墓”,墓碑才得以保存下来。1954年,在发现墓碑的原处,盖了一座衣冠冢。曾在民国42年被列为二级古迹,民国74年11月解除古迹身份,因为其仅是衣冠冢;台南县政府于98年5月公告为历史建筑。

《台海使槎录》:“伪郑陈永华临危前数日,有人持柬借宅,永华盛筵以待,称为池大人。池呼陈为角宿大人,揖让酬对,如大宾。永华亡,土人以为神,故并祀焉。”此纪录显示陈永华死后即受本地民众的崇信。

现在位于台南市孔庙附近的台南永华宫,原本为祭祀广泽尊王的庙宇。另有民间神祇哪吒三太子木像,今安座于台南慈圣宫,与另一观音大士木像皆为陈永华于永历十八年从泉州南安所迎来。清治时期广泽尊王庙信徒打算重建庙宇,于1750年重整完成后,为了纪念陈永华的政绩,就将庙名改为永华宫,并且配祀陈永华的神像。

梦蝶园是陈永华好友李茂春退隐后所住的园子,该园为陈永华所题名,此外陈永华还为此园作〈梦蝶园记〉,刻成碑文后送给李茂春。该碑今存于台南法华寺。

台湾台南市有一宽阔笔直的永华路,为纪念陈永华而命名。

位于台南最西北端的北门区有个永华里,现在是非常著名的观夕景点“井仔脚瓦盘盐田”,其为陈永华创建的“井仔脚瓦盘盐田”。1665年陈永华改采【晒沙淋卤法】,在台南濑口修筑沙埕与坵盘,以沙漏(石屚)取得卤水后,送往铺有陶片的坵盘曝晒结晶成盐,当时称为【坵盘】的结晶池就是后人所称的瓦盘盐田。当时经营台湾的政策,举凡规章制度、训兵、抚民、垦殖、建孔庙、引进改良晒盐技术等,大多是陈永华策画主导,也蓬勃发展了台湾的民生经济。

陈近南,传说为秘密组织天地会(洪门)的开山祖师,一般说法即是郑王朝东宁总制陈永华。

民间传说中,郑成功为了反清复明,开创天地会,潜伏于中国大陆,后传予其参军陈永华,化名陈近南,各地联络人,皆用“陈近南”之名发布命令,诸多传闻流传于文学创作,如金庸《鹿鼎记》。

父亲

妻子

子女

侄子

相关:

网站公告: